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皮膚過敏-濕疹案例


濕疹是種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尤其以慢性濕疹容易反覆發作最為擾人,在季節交替時期亦是皮膚癢的好發時期,平時若生活起居不規律,溫度變化,或接觸到過敏原等因素都會誘發濕疹復發。慢性的濕疹依中醫的觀點與脾胃機能失調有密切的關係,因此針對慢性濕疹多以調節脾胃功能為主要的治療方向。

濕疹的型態

一般人會認為濕疹所呈現的症狀一定是皮膚癢而疹子會出水,但是根據不同人的體質或疾病進程,濕疹的樣貌也會有所不同,急性濕疹多帶濕熱性質,因此治療方式多以清利濕熱為主,但慢性濕疹則有可能會因皮膚乾燥發癢,甚至因搔抓而脫屑結痂,這時則需辦別患者是屬於血虛血燥或是因肺氣宣發衛氣功能失調而導致毛細孔及汗腺調節失常而分別處置。

案例分享:

案例1
劉小姐,36歲,平時受慢性濕疹困擾,患處主要分布在四肢的伸側,外表因頻繁搔抓而脫屑,平時睡眠狀況正常,但劉小姐當時來看診主要是想治療感冒咳嗽,因感冒咳嗽為新症急症,因此應當先行處理,治療咳嗽以調和營衛及宣發肺氣的麻黃、桂枝劑為治療方向,當劉小姐的感冒痊癒後,她驚喜的告訴我她身上的最近相當困擾她的慢性濕疹也因此消失,不但不會癢,連皮膚的抓痕及苔蘚狀患處都消失。劉小姐的慢性濕疹是典型的邪氣鬱滯在肌表榮衛之間,衛陽氣虛不能逐邪汗出,因此藉由處理感冒症狀時將邪氣排出,濕疹自然痊癒。

案例2
55歲的黃女士也有慢性濕疹,位置分布在手指頭及脖子後方及眼皮上方,黃女士茹素,平常又工作繁忙,飲食時間不規律,面黃,體形偏瘦。濕疹狀態看起來也是乾燥脫屑,因判斷其腸胃功能不佳,去濕化濁的功能失常,因此以五苓散加減以調節脾胃功能達到去濕的效果。黃女士在服藥後皮膚癢的狀況明顯大減。

案例3
78歲的陳爺爺皮膚癢數十載,紅疹遍布整個背部,腹部及四肢,其告知每次洗完澡及傍晚以後皮膚癢的狀況加重,疹子雖紅,但細看皮膚乾燥,陳爺爺體型瘦乾。判斷其為血虛血燥,因此治以活血潤燥疏風之水煎藥與之服下,服藥一星期後,皮膚癢的狀況大減,再服一星期症狀已不明顯了。雖然如此,仍囑咐少食辛辣冰涼之物,並持續用藥穩固病情,畢竟爺爺年紀大氣血偏虛仍需好好調養。由上述三個病例可知慢性濕疹治療方向仍是因人因症狀而異,但經由調整身體的偏性則能大大減輕其困擾。

延伸閱讀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子宮內膜異位症

若是每次月經來潮時就會經痛,就要小心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找上妳了。

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原因是子宮內膜的組織跑到子宮外面,若是沾粘在卵巢就稱為巧克力囊腫;沾粘在子宮肌層即稱作子宮肌腺症;若是沾粘在腹腔則容易在月經來潮時腹痛腹瀉,主要是因為經血逆行,跑到不正確的位置,然而這些粘膜碎片仍會在月經週期時受到荷爾蒙的影響而有剝落的狀況,以致於造成月經來潮時的疼痛不適。

對於為什麼會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原因並不是非常清楚,但與人體的免疫系統偏低可能有密切的關係,反覆的疼痛不但會造成患者的不適,有許多人更因此必須服用止痛藥才足以緩解疼痛,不止如此,子宮內膜異位症更是造成不孕的主要原兇之一,因此如何戰勝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與之和平共處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目前西醫針對內膜異位或是肌腺症多採取口服或針劑的荷爾蒙療法,原理是造成假性停經的狀況讓子宮休息。而中醫的治療方針除了修復子宮之外,還有調節身體的免疫系統,並減輕月經來潮時的不適感。

病例分享
35歲的小真多年以來都飽受經痛之苦,經西醫檢查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肌瘤,小真的生活作息並不規律,因為顧店的關係必須時常上晚班,不但經常凌晨才能睡覺,有時忙起來連飯都會忘記吃,如此的生活步調讓她的經痛症狀越趨嚴重,每次月經來時都必須要靠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因此治療的方向主要是在月經週期時適當的採用行氣及活血化瘀的中藥,另外在平時加強小真的睡眠品質及消化系統功能修復,以提升其免疫力。


經過治療後小真每次月經來時經痛已減緩非常多,不需要再依賴止痛藥了,但仍然囑咐小真要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健全的免疫系統才能避免子宮內膜異位症惡化,因此若是有經痛的症狀千萬不可以輕忽,這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訊,必須盡早調理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