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腸躁症之中醫治療



張小姐一進診間憂心沖沖的說道,自從到了新公司上班,排便就變得不正常,自己沒有吃壞肚子,但是卻一天要排便多次,且便都不成形,一直覺得自己肚子脹脹的,到底自己的腸子發生了什麼事。

相關症狀

其實張小姐的症狀稱為腸躁症,全名為大腸激躁症 (irritablebowelsyndromes,IBS),主要的症狀表現出下:
1.      大便次數多,有時便祕有時腹瀉,或以腹瀉居多。
2.      時常覺得腹痛或脹氣,排氣過後或排便過後則減緩。
3.      有時排便覺得很急,有時又覺得解不乾淨。
4.      有頻便感,卻沒有真的排便。

致病因素

以上的狀況若持續幾週就有可能是腸躁症,主要是因為腸子肌肉收縮異常,有時太強有時太弱所導致,目前大多認為腸躁症的發生與壓力及情緒有關,由於神經調節失度,腸道功能產生異常。台灣目前為這種症狀困擾的人越來越多,主要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現今社會步調快,民眾面臨的壓力源增加,進而導致腸道功能的失調。另外飲食失節亦是加重症狀的主要原兇之一。許多人可能還同時伴隨著睡眠障礙,或是其他自律神經失調等相關症狀。

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的觀點認為腸躁症的原因為肝脾不和,肝氣不調,進而影響腸道的正常運作,所以採取疏肝健脾之法,很快就可有效改善長期腹瀉的狀況。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如柴胡系列的方劑,搭配健脾胃的方劑如小建中湯、理中湯、半夏瀉心湯、旋覆代赭石湯等,隨症治之,若腹瀉次數太多導致電解質流失,則可考慮桂枝人參湯補津液。針灸的穴位則可選取足三里、陽陵泉、中脘、曲池等調整氣機,便祕則選取豐隆穴下氣;若腹瀉次數較多亦可用艾灸神闕、關元、氣海等穴位補虛。有些人會認為反正都有排便,以腹瀉的型式有什麼關係,其實不然。長期腹瀉傷津耗液,加速腸子老化,營養流失,之後可能會有更多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產生,所以千萬不能輕忽。


小叮嚀

腸躁症跟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很像,都是需要真正的放鬆心情,經由調理後才不容易反覆發生,胃主受納,脾胃為後天之本,可見腸道健康的重要性,平日飲食節制,勿暴飲暴食,或匆促完食,吃飯時細嚼慢嚥,減輕腸胃負擔,才能確實避免腸道提早老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