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中醫治療小兒夜尿



兒童到了三以後隨著大腦皮質控制的成熟應該漸漸能控制排尿狀況若到了六足以後夜晚仍會時常尿床則稱為小兒夜尿或是遺尿,建議積極治療以免因尿床造成兒童心理及社交上的困擾

對於小兒夜尿許多父母為此頭疼不已為何小朋友長大了卻還是天天尿床除了時常要清洗被單全家人的睡眠品質都因此受到影響有些家長甚至反應小朋友尿床時渾然不知叫也叫不起來用加量型的尿布還是會滲透出去長期下來也會影響兒童的心情及自尊心

造成小兒夜尿的可能原因

1.      過食生冷物
2.      腎氣不足
3.      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4.      情緒影響(膀胱活動過度)
5.      睡太熟(大腦覺醒調控不佳)
6.      泌尿道感染

對於尿床的小孩有些父母會採取半夜把小孩叫醒去尿尿但是這種作法長期以來影響全家人的生活作息家長睡眠品質不佳容易影響隔天上班精神且不容易持續,對此建議父母積極與醫師討論解決方案

中醫治療

可以運用溫補脾腎的藥物提升小兒的腎氣腎主精及主骨生髓由此可進而調節腦中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平衡經由持續治療成效都很好可以在2~3個月內完全戒掉尿布當脾腎之氣提升小朋友的食欲也會主動提升頭好壯壯若是由於情緒影響則可在補脾腎的基礎下疏通肝氣使肝氣條達氣血通暢

飲食宜忌

在治療期間生食冷物要先盡量避免例如冰的牛奶水果飲料等待體氣提升過後身體有足夠的動能將寒濕氣排除再量食用較為妥當小兒夜尿情形越早處理越好處理並還給全家人一夜好眠



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青春痘(痤瘡)



這一陣子因應疫情需求大家戴口罩的時間變長長時間覆蓋之下皮膚問題接踵而至門診出現許多花花臉的患者臉部痤瘡變多有時還伴隨紅腫大膿胞

緊接著又是梅雨季及炎熱夏季,該如何保養皮膚就成為一大重點



致病因素

戴口罩後導致皮膚問題變多主要的原因可以歸究為

1.      口罩或遮蔽材質導致皮膚過敏

2.      濕熱不透氣助長細菌滋生

3.      飲食作息不當過食辛厚味熬夜等因素



因此口罩材質要慎選與接觸面要勤換,通風的地方可以適時的拿下口罩休息,回家後建議溫水清潔洗臉,上班族則建議若需長時間戴著口罩則不要上妝,避免皮脂腺分泌異常,導致毛囊阻塞。


注意事項

《素問·生氣通天論》當中提到:“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意思表示當血脈中營氣運行出現障礙則容易產生癰疽囊腫現代人所生的痤瘡雖看似伴隨濕熱,但寒鬱化熱的患者亦不少腸胃功能失調的患者佔多數比例因此治療時需顧及胃氣才能根本調治許多患者會自己服用黃連膠囊剛開始會有效果但之後就會出現脹氣泛酸等消化道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有手腳冰冷胸悶等心陽虛的症狀痘疤亦不易消除,後續延伸出更多的問題。



相關治療藥物

治療痤瘡患者觀察其本身的體質很重要,除了稍佐清熱解毒化濕的藥物如丹皮、梔子、金銀花、黃芩、黃連、薏苡仁、桔梗等藥物之外,腸胃功能不佳可依症用半夏瀉心湯、理中湯、五苓散為主方調整;心力不足手腳冰冷但臉部痤瘡多的則可用四逆湯、茯苓四逆湯等化裁。睡眠品質不佳,熬夜晚睡或多夢等則以養肝血、疏肝氣、寧心安神為主要調理方向。


相關針灸穴位

針灸穴位則可以選取曲池、合谷、足三里、陽陵泉、血海等穴位施治。對於嚴重痤瘡膿胞難消的則可以搭配臉部針灸,針對膿腫或是痘疤不易淡化之處採用圍刺治療,增加臉部的氣血循環及代謝。平日生活作息保持正常,減少熬夜、飲食節制、亦是減少痤瘡發生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腸躁症之中醫治療



張小姐一進診間憂心沖沖的說道,自從到了新公司上班,排便就變得不正常,自己沒有吃壞肚子,但是卻一天要排便多次,且便都不成形,一直覺得自己肚子脹脹的,到底自己的腸子發生了什麼事。

相關症狀

其實張小姐的症狀稱為腸躁症,全名為大腸激躁症 (irritablebowelsyndromes,IBS),主要的症狀表現出下:
1.      大便次數多,有時便祕有時腹瀉,或以腹瀉居多。
2.      時常覺得腹痛或脹氣,排氣過後或排便過後則減緩。
3.      有時排便覺得很急,有時又覺得解不乾淨。
4.      有頻便感,卻沒有真的排便。

致病因素

以上的狀況若持續幾週就有可能是腸躁症,主要是因為腸子肌肉收縮異常,有時太強有時太弱所導致,目前大多認為腸躁症的發生與壓力及情緒有關,由於神經調節失度,腸道功能產生異常。台灣目前為這種症狀困擾的人越來越多,主要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現今社會步調快,民眾面臨的壓力源增加,進而導致腸道功能的失調。另外飲食失節亦是加重症狀的主要原兇之一。許多人可能還同時伴隨著睡眠障礙,或是其他自律神經失調等相關症狀。

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的觀點認為腸躁症的原因為肝脾不和,肝氣不調,進而影響腸道的正常運作,所以採取疏肝健脾之法,很快就可有效改善長期腹瀉的狀況。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如柴胡系列的方劑,搭配健脾胃的方劑如小建中湯、理中湯、半夏瀉心湯、旋覆代赭石湯等,隨症治之,若腹瀉次數太多導致電解質流失,則可考慮桂枝人參湯補津液。針灸的穴位則可選取足三里、陽陵泉、中脘、曲池等調整氣機,便祕則選取豐隆穴下氣;若腹瀉次數較多亦可用艾灸神闕、關元、氣海等穴位補虛。有些人會認為反正都有排便,以腹瀉的型式有什麼關係,其實不然。長期腹瀉傷津耗液,加速腸子老化,營養流失,之後可能會有更多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產生,所以千萬不能輕忽。


小叮嚀

腸躁症跟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很像,都是需要真正的放鬆心情,經由調理後才不容易反覆發生,胃主受納,脾胃為後天之本,可見腸道健康的重要性,平日飲食節制,勿暴飲暴食,或匆促完食,吃飯時細嚼慢嚥,減輕腸胃負擔,才能確實避免腸道提早老化。

延伸閱讀